首页 > 乡村振兴 > 养殖技术 > 水产 正文

适合宁夏本地区稻鱼综合种养主要模式

来源:宁夏三农呼叫中心 发布时间:2022-05-06 

高扬      兴庆区畜牧水产中心   研究员

2022年4月26日

适合本地区的稻鱼综合种养模式主要有稻-鲤 (鲫)鱼、稻-泥鳅、稻-龙虾、稻-蟹等。

一、稻-鱼模式

稻田养鱼以鲤鱼为主,适当配养鲫、草鱼。 鲤鱼:鲫鱼:草鱼配养比例为8:1.5:0.5。放养前试放鱼苗100-200尾。放养2-3两的春片鱼苗,一般每亩放养80-120尾。

养殖的鱼类包括鲫鱼、鲤鱼、草鱼,要求水体更大,可以充分利用稻田形成鱼活动水体基础上,再利用排水沟渠建立鱼坑(鱼凼)与鱼沟(鱼溜)。每亩可产鱼40 至100公斤,比一般稻田增加收入800-1600 元以上。稻田养鲫鱼与鲤鱼有两大优势,一是水稻生产季可少施肥10% 以上,减少灌溉1 次以上,节肥节水。 二是鲫鱼与鲤鱼生长环境比常规池塘养殖品质好,主要是水稻栽培后水质改善。

1.鱼稻管理

适量投饵。在充分利用稻田中的杂草、昆虫基础上,可人工投饵。按照“四定”原则进行投饵。定时( 固定每天早上8- 9时,下午4-5时) 、定点( 固定在鱼坑或鱼沟水较深的地点投饵) 、定质( 基本保持每天饲料种类一致)、定量( 鱼体重的3% - 5%)。晴天投饵,阴天、雨天酌情不投或少投。

日常巡查。坚持每天早晨、傍晚巡查,查看有无漏水,鱼栅、田埂有无损坏; 查看有无蛇、鼠、鸟危害,做好天敌防范。发现有问题及时处理。暴雨天气要注意防涝防逃。

供水调节:

浅-深-浅型:水源丰富、供水方便的地方可采用。当白天气温高时,应打开水沟进水,提高水位,给水天降温。水温30C°时,鱼吃食旺盛,鱼进入大田吃虫,吃去多余的秧苗。晚上降低水位,继续降低土温。

秧苗栽好后,浅水活苗后,逐渐加高水位,这时鱼进水田吃食,直到水稻第一次分蘖时,放掉部分水,轻轻晒田,让太阳的暴晒破坏稻田泥上的氧化膜,让氧气进入水稻的根系中供氧,促进分蘖。鱼则进坑。在水稻第一次分蘖之前,鱼在田中游,鱼稻共生。水稻分蘖充足时,长到拔节阶段,要灌深水。水稻节拔够了,要重重晒田,促进抽穗。在拔节阶段又是鱼在田中畅游共生阶段。水稻出穗3-5天后,又要清晒水稻,鱼再进坑养殖。鱼在沟、坑中,投喂人工饲料。

深-浅-深型:适合水源少一点的地方。秧苗活棵后,逐渐加高水位直至水位升到一定高度为止,这时鱼苗(水花)可随水稻同时长大。水稻分蘖够数时,排水晒田,鱼则进坑养殖。当水稻分蘖下降后,田里灌水,鱼进田吃食。水稻黄熟割谷时,只割去稻穗,留下深杆,加高水位淹青,用水稻杆肥水养鱼。这种方法要在事前加高田埂到2米左右,后期注意适当施肥。

2.稻鱼病害防治

水稻病虫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绿色防控”的防治策略。选用抗病品种、控肥控水、深水灭蛹等技术,推广灯光诱杀和性引诱剂诱杀技术,实施综合防治,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

鱼病防治。鱼病防治坚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原则。选用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的鱼苗、加强苗源的病源管控,加强生长环境的管控,防止出现过密、高温、低温等逆境。入田前用2% - 3%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消毒。在高温季节用1毫克/升漂白粉沿鱼沟、鱼坑食场周围挂袋,预防细菌性和寄生虫性鱼病。

二、稻-泥鳅模式

 泥鳅苗种可选择泥鳅( 俗称本地泥鳅) 或大鳞副泥鳅( 俗称台湾泥鳅)。

稻-泥鳅共生,能够有效减少稻田害虫,减少农药用量; 减少化肥施用量,减少对河、湖的面源污染,提升稻米品质。每亩稻田养殖泥鳅一般年可增加效益1800元以上,是高效益生态农业的新模式。稻田养殖泥鳅技术简单易行,管理方便、投入少、产量高、效益大、商品弹性大。

三、稻-龙虾模式

小龙虾品种选择克氏原螯虾( 俗称小龙虾)。

水稻为龙虾提供天然的荫蔽环境,稻田满足龙虾浅水、平整的捕食、运动需求;水稻与龙虾共生后形成“虫、草、枯叶—龙虾排泄物—水稻”的食物链,实现稻田营养物质循环。每亩稻田养殖小龙虾一般年可增加效益1500元以上,是高效益生态农业的新模式。稻田养殖小龙虾,利用小龙虾抗逆能力强、杂食性的生物优势和成虾商品性好、消费需求大的市场优势,一般农户可以很快上手。

四、稻-蟹模式

“宁夏模式”稻田养蟹现已成为全国主要种养模式之一,技术要点:水稻主推宁粳43号、宁粳47号等优质品种,河蟹主推辽河水系、长江水系品种,以“水稻宽窄行插秧、河蟹早放精养、种稻养蟹相结合、水稻河蟹双丰收”为主推内容,按照“春季做好前期工作、夏季田间生产科学管理、秋季商品品牌上市销售”三个关键管理阶段,利于“田间工程改建、水稻宽窄行插秧、稻蟹共生种养、水质科学调控和育肥品牌销售”五项技术,实现稻田养蟹产业技术集成。

1.稻田改造

田块选择及整治选择水源充足、灌排方便、保水性强的地块,根据稻田规模、作业方式等把稻田分为9-30亩的种养单元。每个种养单元要整治平整,基肥用量占总用肥量80%,四周田埂加宽加高。

田间养蟹工程改造种养单元四周田埂内侧60-80厘米 处开挖养蟹环沟,环沟上口宽60厘米,下底宽40厘米,深50厘米。稻田进排水口用直径20厘米 聚塑管对角设置,长80-100厘米,水管内侧设双层防护网,防止河蟹逃跑。

防逃围栏设置每个种养单元四周用竹竿做固定桩,间距100厘米左右,用尼龙绳互相连接,用65厘米高的塑料薄膜做围栏,围栏高50厘米,下部入土,上面固定在竹桩上,拐角处呈弧形,接头处光滑无缝隙,形成全封闭的防逃围栏。

2.水稻种植与管理

水稻育秧选择宁粳43号、宁粳47号等抗倒伏、抗病害的优质水稻品种。4月15日前后育秧,移栽时秧苗达到三叶或三叶一心,株高10-12 厘米,秧苗粗壮且绿中透黄。

水稻插秧方式采取“双行靠、边行密”的模式,窄行距20 厘米、宽行距40厘米,表现为20厘米、40厘米、20厘米。在环沟两侧80厘米之内,宽行中间加1行,插秧穴数不少于常规种植。

稻田施肥稻田追肥主要为分蘖肥和穗肥,以有机肥和生物肥为主,避开河蟹的蜕壳高峰期。水稻收获在10月初的水稻完熟前期进行。

3.稻田蟹种(扣蟹)养殖

蟹苗采购、放养6 月上中旬,根据围栏面积和单位面积的放养重量,采购优质蟹苗(大眼幼体),稻田投放蟹苗0.25-0.5公斤/亩。

饲养管理动物性饵料以新鲜野杂鱼为主,煮熟后去骨加麦粉搅拌成混合鱼糜,直接泼洒或制成团状投喂。植物性饵料以玉米、豆饼等为主,加水浸泡、煮熟后投喂。饵料以傍晚投喂为主,投饵要定质、定量、定时、定位。养殖过程中,稻田水位保持5-10厘米,日常管理坚持做好查采食情况、查水质、查生长、查防逃设施,勤除草、勤巡田、勤清洁、勤记录,防敌害生物侵袭、防水质恶化、防蟹种逃逸、防人为偷盗等工作。

蟹种捕捞、越冬9 月上旬,稻田四角沿防逃墙边挖直径100厘米、深60厘米 的坑,四周塑料膜覆盖,河蟹傍晚沿防逃墙边爬行而自动落入坑内及时收捕,放入围栏池塘内集中越冬,蟹种暂养密度250公斤/亩。水温在9℃以上时,投喂饲料增加蟹种体质,冰封后打冰眼观察河蟹活动情况。

4.稻田商品蟹养殖技术

扣蟹池塘集中暂养3月下旬准备所需的蟹种,规格以160 只/kg 为宜,以当地培育为主,不足部分调辽河水系或长江水系的蟹种,消毒池塘投放经过药浴的扣蟹200公斤/亩。饵料有植物性饲料(豆饼、花生饼等)、动物性饲料(小杂鱼、动物下脚料等)和配合颗粒饲料。水温达6℃时,每日投喂量占扣蟹总重量的2%-5%。池塘水深80 厘米 左右,要求溶解氧5毫克/升 以上,氨氮含量小于0.1毫克/升。早晚巡查,观察扣蟹摄食、活动、蜕壳、水质变化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加强管理,保证扣蟹在暂养期内蜕壳1-2次。起捕蟹种时,池水降低到50厘米,将蟹笼纵横交错放入池塘中,注水刺激使河蟹自动爬入蟹笼中,定时起捕装袋。

 河蟹稻田种养管理每个养殖单元的水稻插秧结束后及时放养经过消毒的蟹种500-550只/亩,蟹种规格为80-100只/kg。

养蟹稻田水位保持在10-15 厘米,水中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氨氮含量小于0.1毫克/升。每天早晚投喂饲料2 次,蟹种入田后至7 月中旬前,以杂鱼等鲜活动物性饲料或全价饲料为主;7-8 月中旬,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各50%;8月下旬至上市前,动物性饲料占70%,植物性饲料占30%。每天观察河蟹的活动情况,高温闷热和阴雨天气注意水质变化情况、河蟹摄食情况、有无死蟹、防逃设施有无破损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捕捞销售河蟹收获从9月中旬开始,徒手在防逃围栏边捕捉,根据市场情况,进行集中育肥、出售。